操作步骤: ① 预处理:清洁充电头表面,确保无杂物堵塞泄漏点; ② 封堵:用专用密封塞或夹具封闭所有开口(如插针孔、线缆入口); ③ 充气:通过充气阀向内部充入目标压力(通常为100~500 kPa,高于最大工作压力1.5倍); ④ 稳压:关闭充气阀,等待1~5分钟(确保温度稳定,避免温度波动干扰); ⑤ 监测:记录压力传感器数据,计算10分钟或30分钟内的压降值; ⑥ 判定:若压降超过标准限值(如≤0.1 mbar/min),则判定泄漏超标。
操作步骤: ① 抽真空:将被测充电头放入真空舱,抽至1×10⁻³ mbar以下; ② 充氦气:向充电头内部充入5%~10%氦气+90%~95%氮气的混合气体; ③ 检漏:用质谱检漏仪扫描可疑部位(如密封圈、端子根部),记录氦气信号强度; ④ 定量:通过标准泄漏孔(已知泄漏率)校准,计算实际泄漏率; ⑤ 判定:若泄漏率超过标准(如≤1×10⁻⁶ mbar·L/s),则判定不合格。
操作步骤: ① 封堵所有开口,仅保留一个接口连接流量计; ② 充入目标压力(如0.5 MPa); ③ 稳压后,流量计直接显示泄漏流量; ④ 判定:若流量超过限值(如≤0.1 mL/min),则不合格。
注意事项:
需确保流量计的量程与泄漏量匹配(如微小泄漏需用高精度微流量计);
避免气体压缩性对测量的影响(低压场景需修正)。
五、检测设备与环境要求
1. 核心设备
压力传感器:精度±0.1% FS(量程0~1 MPa),用于压力衰减法;
氦质谱检漏仪:灵敏度≤1×10⁻¹¹ mbar·L/s(用于高精度检测);
流量计:精度±0.5% FS(量程0~100 mL/min,用于流量法);
真空泵:抽速≥100 L/s(用于氦质谱检漏的预抽真空);
恒温箱:温度控制精度±1℃(用于消除温度干扰)。
2. 环境控制
温度:20±2℃(避免温度波动导致压力变化);
湿度:≤60% RH(防止金属部件锈蚀或密封件膨胀);
洁净度:无明显粉尘(避免堵塞泄漏点);
无振动:避免振动干扰压力传感器或检漏信号。
六、检测流程与操作规范
1. 生产线终检流程
① 来料检验:检测密封组件(O型圈、密封胶)的尺寸与材质(如邵氏硬度、压缩永久变形率); ② 装配后初检:用肥皂膜法快速筛查外壳接缝、线缆入口等明显泄漏点; ③ 高精度检测:对关键部位(如高压端子区域)进行氦质谱检漏,确认微小泄漏; ④ 压力循环测试:模拟实际使用中的压力变化(如-40℃~85℃冷热循环),验证密封件抗疲劳性能; ⑤ 防护等级验证:按IP67/IP68标准进行浸水测试(如1米水深浸泡30分钟),确认无液体渗入。
2. 维护检测流程
① 外观检查:观察充电头外壳是否有裂纹、变形,密封圈是否老化(如变硬、开裂); ② 气密性复检:使用压力衰减法检测整体泄漏率(目标≤0.5 mbar/min); ③ 关键点专项检:对曾维修过的部位(如更换过密封圈的端子)进行氦质谱检漏; ④ 功能验证:充电测试(模拟实际充电过程),观察是否出现异常发热、漏电。